严陆光:要大规模发展非水能可再生能源严陆光 博士生导师,1989年至1999年任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所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2年当选为乌克兰科学院外籍院士。长期从事近代科学实验所需特种电工装备的研制和电工新技术的研究发展工作。积极倡导与促进了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磁流体船舶推进与高速磁浮列车研究发展工作的进展。
能源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必须要解决的基础问题。随着化石能源日益枯竭和化石能源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和气候问题日益严重,全世界普遍意识到必须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生产和利用效率,高效、清洁地使用各种能源,并尽快向减小化石能源比例、增大可再生能源比例的方向发展,逐步建立起能源可持续发展体系。带着能源利用的相关问题,记者专门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严陆光。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一次能源结构大体稳定在煤炭65%~75%、石油15%~25%、天然气3%、水电与核电的比例由4%上升到7%。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化石能源逐渐枯竭,且燃煤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氧化氮、汞等有害物质,而这些都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严陆光说,从环境污染、温室气体排放和资源合理利用的角度看,我国2050年煤炭占全国总能耗的份额将由2005年的70%降至40%6t体育,石油耗量约占20%,天然气约占10%,水电约占6%,核电约占9%,约15%的差额将来源于太阳能、风能及生物质能等非水能的可再生能源。降低煤炭的份额、增大非水能的可再生能源与核能的份额将是未来能源结构调整的主要发展方向。
严陆光同时指出,我国21世纪上半叶的能源可持续发展体系将由5个部分组成:一、继续发挥煤炭的重要作用;二、开源节流,保障石油和天然气供应;三、充分发展水电与核电;四、大规模发展非水能的可再生能源;五、大力支持未来新型能源的研究发展。
近年来,虽然太阳能、风能及生物质能的发展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与2050年的大规模发展需求还相距甚远。这里的大规模指的是,可再生能源的年供应量要达到数亿吨标煤和总装机容量达到亿千瓦水平。面对这一问题,严陆光指出,可再生能源持续稳定、大规模高速的发展必须有赖于强有力的科技发展和政策措施,希望国家设立国家重大专项来规划部署,促进其快速、高效发展。
作为一次能源,除化石能源外,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并在能源结构中占到一定比例的还有水能和核能。它们二者的共同点是,主要用于发电且没有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在资源、技术及经济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展水电与核电,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水力资源丰富,严陆光指出我国水能开发一定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水电开发要特别注意水电站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要作好科学、客观的评价。二是移民问题。移民安置工作的成败关系到水电可持续发展,只有彻底落实移民安置问题,才能开发建设好水电站。
太阳能是最主要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其主要缺点是功率与能量密度低及能量供应不稳定、不连续,因此目前困扰太阳能发电的主要问题是新型光伏电池及光伏电池材料,需大幅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尽快实现大批量的光伏电池国产化、低成本化、大规模化。同时,建立起大型太阳能基地,解决大型太阳能电站有效融入电力系统、储能与输电的有关技术难题。
风能主要是用于发电,风力发电是目前新能源发电中技术最为成熟、最具有大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前景的发电方式,因此应是近期发展的重点。严陆光说,目前风电产业发展除大型机组研制和降低成本外,亟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作好风能资源的普查,绘制出陆地资源精细分布,建立起数据库,为大规模风电场建设提供可靠的科学基础。二是大规模风电入网问题。风力发电的特点同时也是最大的弱点在于其间歇性与变化性,发电容量与风速大小关系密切,并网一定要注意和其他发电方式相协调。
石油资源日渐枯竭,国际原油市场风云变化,石油资源储备成为影响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生物质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在这里我们要单独重点讨论生物质能,是因为生物质能是唯一能转化成液体燃料的可再生能源,这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而且生物质能也可以用于发电与热利用。
目前制约生物质能大规模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能否提供大规模的生物质资源,我国幅员辽阔,但可耕种面积相对较小、人口众多,因此粮食安全是第一位,发展生物质能应主要利用非粮植物的生物质资源。严陆光说,在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用地的基础上,建议在边际土地建立与生态建设和防治荒漠化相结合的稳定的生物质能的生产基地。目前最重要同时也是较易忽视的工作,是做好能源植物的遴选改良,这是基础的工作,同时加大科研投入、研发高新技术,提高生物质能转化的效率和科技水平。应与农业林业一样,把能源植物的种植作为重大产业来推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