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气象|美丽山水 见证蝶变

  新闻资讯     |      2024-07-19 15:08

  万千气象|美丽山水 见证蝶变央广网南昌7月13日消息(记者刘培俊 见习记者周蓓)人与青山两不负。作为全国唯一兼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家试点的省份,江西省如何变绿水青山“好颜值”为金山银山“好价值”?近日,央广网记者走访江西新余、宜春、吉安等地寻找答案。

  走进江西新余仙女湖区凤凰湾东坑村,踏着游览栈道、听着潺潺流水、呼吸着负氧离子爆棚的空气、望着云雾缭绕的山间,仿佛步入仙境一般。

  村口一处小微湿地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个小微湿地,也叫月牙湾,原来是村里的一个臭水湾,经过环境整治,将它变成了景观湿地,供大家休闲娱乐的地方。”凤凰湾办事处党委委员、组织委员李萍告诉记者。

  变化的不止这一点。“原来柏油路都没有,上班要靠公交车,下乡要会划船。”提及过去,李萍时而皱眉。

  而如今的凤凰湾,桥架了、路通了,生态好、环境优。旧貌换新颜6t体育,附近湖水澄澈如镜、周边绿树成荫。

  好生态带来新机遇,好风景带来好前景。凤凰湾办事处以现有的度假村、影视城、亲子乐园和森林乐园等景点为“点”,以生态智能健身步道为“线”,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推进全域升级改造,使凤凰湾成为了人们休闲的好去处、观光的好地方。

  好生态远近闻名,游客四面而至,当地村庄成景区、民居变民宿,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如今,凤凰湾辖区民宿有11家,2023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旅游收入240万元。”李萍说。

  好生态是凤凰湾的底色,更是仙女湖区最靓丽的名片。谁曾想到,这个有着50平方公里水域、100余座岛屿、数万公顷森林的湖泊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也曾“黯然失色”。

  过去,由于粗放的养殖方式和岸边的工业污染等因素,仙女湖一度成为被责令整改的污染重灾区。“仙女湖位于赣江支流袁水中下游,受流域地形影响,自身净化压力很大。”新余市仙女湖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小根说。

  如何守护这万顷碧波,提高水环境质量?仙女湖区从当初侧重治理湖体本身,转变为考虑湿地、森林、山地等以系统思维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实现了“美颜模式”再升级。

  水中的污染要管,岸上的“病根”也要除,将仙女湖全境列为畜禽养殖禁养区,环湖2公里内禁设工厂;在全省率先出台《新余市仙女湖水体保护条例》《新余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

  创新湖区管理机制,推行“党建+旅游虚拟股份”模式,让仙女湖岸周边17个行政村共同参与湖区渔政管理、污水管控等工作,按考核办法和考核结果,每个行政村可以得到分红。今年1至5月,仙女湖区断面水质综合指数4.4131,同比下降4.59%。

  漫步新余市仙女湖畔,只见湖里鱼儿三五成群,穿梭游弋;眺望远方,淡淡的水汽弥漫开来,令人心旷神怡。不少游客不禁感叹:“来仙女湖,拍照何须美颜滤镜。”

  “这里海拔高,森林覆盖率高,发展避暑旅游条件很好,这给当地发展民宿经济带来了机遇。”官庄镇镇长胡伟平告诉记者,每年数万名游客涌入一个深藏大山深处的小山乡,许多老人在这里租住民宿一住就是几个月,民宿成了当地村民致富的“金饭碗”。

  随着暑期到来,官庄镇民宿消费火热,靖安县乡村民宿协会会长舒惠满一直忙碌不停。“全县鼓励发展民宿产业,大家参与民宿业的积极性高涨,咨询政策寻求帮助的人络绎不绝,我准备近期举办个线上视频会,给感兴趣的人解疑答惑。”

  “如今的好环境还是来自于思路的转变。”舒惠满说,20世纪90年代,当地提出“变砍树为看树,变卖木头为卖风景”,经过多年的保护发展,乡村“颜值”越来越高,生态旅游越来越火,为以村居庭院为单元发展乡宿奠定了基础。

  乡村精品民宿和美丽庭院推动农村群众稳步增收,实现了从“卖山水、卖生态”到“卖体验、卖生活”的转变。

  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休闲乡村民宿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常态化工作推进机制,编制了《靖安县促进休闲乡村民宿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靖安县休闲乡宿管理办法》等指导性文件……靖安县把乡村民宿产业作为绿色产业、富民产业、兴县产业来打造,全面激发乡村庭院活力,逐渐走出了一条绿色共富的新路子。

  乡宿建起来之后,为保持其良性发展,让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受益,靖安县组建县乡投公司,实施县乡村利益联结机制,由县乡投公司整合、收储全县各乡镇和村集体的零散资源,将部分集体土地、闲置宅基地用于发展乡宿项目,通过闲房入股、“保底+分红”等形式实现村集体增收。

  截至目前,靖安县共发展乡宿800多家,设立床位2.6万张,带动群众就业1.5万人,通过举办靖安生活年等系列活动拉动文旅消费,旅游旺季乡宿一房难求。

  与此同时,靖安县以乡宿为支点,撬动了三产融合发展,仅宝峰镇乡宿产业就带动了周边15户农户年增收1万余元,10家农家乐帮销代销农户蜂蜜、香菇等农产品2万余斤,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突破18万元。

  盛夏炎炎,靖安县又成全国网红打卡的“避暑胜地”,游客源源不断来到此地,其中不少还是拖家带口从外地赶来。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间间乡村民宿镶嵌在连绵的青山里……人在风景中、举目皆风景的画面如今已在靖安变成了现实。

  记者走近吉安市万安县韶口乡韶口村的“送瘟神水库”,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上世纪防治血吸虫病的成果,如今,依靠渔光互补项目,送瘟神水库迎来了“财神”。

  只见开阔的水面上,一排排深蓝色的太阳能光伏板一眼望不到头,在阳光照射下正源源不断地产生绿色电能,而在太阳能光伏板下的水域养殖着大量生态鱼。

  近几年,当地在水库的闲置水面及周边抬田区域建设54兆瓦“漂浮式”渔光互补光伏发电区和38兆瓦“打桩式”农光互补发电区。

  同时,“渔光互补”模式使低洼地、荒滩等发挥叠加“光伏+”效应,实现绿色低碳、环保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自2021年6月首批并网发电以来,韶口乡“渔光+农光”项目累计发电1.7亿千瓦时,项目预计每年可发电1.01亿千瓦时,节省标煤3.36万吨,减少排放温室效应气体二氧化碳约9.23万吨,为当地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源源不断清洁电能,持续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在江西,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案例遍地生花。“环境变好了,野生动物植物多了,游客也多了。”曾经以砍树谋生的包训祥,如今是宜春市靖安县璪都镇港背村生态护林队队长,他向记者分享了村里近些年的可喜变化。

  毗邻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港背村,山清水秀,草木丰裕。过去当地村民“靠山吃山”,长期过度砍伐,导致山秃了、土流了,河塞了、水混了,野生动物跑了。

  痛定思痛,当地积极响应国家封山育林号召,保护这片天然的绿宝石。近年来,当地通过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平台,由乡贤拍得港背村河道经营权和闲置农房使用权,引进竹筏漂流、观光采摘、森林研学等项目,发展乡村旅游,这个昔日小山村村跃升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上饶市广信区望仙乡的望仙谷景区被称作“山谷里的桃花源”,深受游客喜爱。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座采石场,因石材加工带来的环境污染,自然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河流成了“牛奶河”,让人望而却步。

  如何让废弃矿山变废为宝?望仙乡重新调整发展规划,依托灵山独特的环状花岗岩峰林地貌,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昔日矿区成了“网红村”。仅去年,望仙谷景区总客流超369.1万人次,综合营业收入达4.14亿元。

  目前,江西省已累计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8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0个。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面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江西正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变绿水青山“好颜值”为金山银山“好价值”。

  人与青山两不负。作为全国唯一兼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家试点的省份,江西省如何变绿水青山“好颜值”为金山银山“好价值”,其做法备受瞩目,央广网记者近期走访江西多地,深入采访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