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第一龙:隐藏在史前彩陶上的人首蛇身这是个新话题,也是个老话题。伏羲和太阳神,或许有关联,或许没有关联。有,人们总能拿出一堆理由;没有,人们也总能拿出一堆理由。
伏羲是传说中的人物,数千年前的事,谁也没有见过。可是,考古发掘总有些令人惊奇的发现,蛛丝马迹,草灰蛇线,总是和伏羲相连。
伏羲,风姓,华夏民族人文始祖,三皇之一,和女娲同为福佑社稷之正神。一般人们认为,伏羲活动在新石器时代的初期。而且,伏羲并非一个人,而是史前某个部落首领的称号,这个部落的历代首领都称为伏羲。女娲也是如此。
大量资料记载,伏羲有多个不同的称呼,有宓羲、庖牺、包牺、伏戏等等,也被称为牺皇、皇羲、史记中称伏牺,在后世与太昊、青帝等诸神合并,人们多称为:“太昊伏羲氏”。太在古代是大,极大的意思。昊则是会意字,从日,从天,极言其大。楚帛载,伏羲为创世神,是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
综合而言,伏羲是父系氏族部落的一个首领,生活在大约距今5000年时。这时,正是氏族部落融合的时期,作为部落首领,伏羲很聪明,他们制嫁娶,男婚女嫁;做网罟,教民渔猎;画八卦,代替结绳;造琴瑟,功成作乐;定官职,分理海内……。随着伏羲部落的壮大和迁徙,他们逐渐吞并许多弱小的部落。为了笼络人心,伏羲就把各个不同部落的图腾整合在一起,逐渐创造了龙的图案。作为新的部落联盟的图腾。
史籍记载,伏羲生于仇池,长于成纪。甘肃天水及其周边地域,就是伏羲的活动范围。甘肃天水就是羲皇故里。
司马迁在《史记三皇本纪》中有比较完整的记载,其中写道伏羲姓风。而《水经注》中则明确说伏羲故里在秦安北山。距今八千年的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恰好在秦安的北面山中。
大地湾文化是天水文化的开头,伏羲女娲的传说,使这块土地荣耀了几千年。据传说,甘肃秦安陇城乡一带,就是女娲的家乡,人们还在此地修建女娲祠,以纪念这位先人。传说中女娲与伏羲,为兄妹,后为人类的延续而结为夫妇。
现在,秦安陇城乡有不少人家姓风。以风命名的地名在这一带也不少,离女娲祠不远就有一个叫风台的地方。
伏羲他们作为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的著名部落首领,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始祖。在天水各地流传着大量的伏羲女娲的传说,甚至于天水民间的鸡笼子都是八卦状的。伏羲在这块土地上创文字、画八卦、兴嫁娶、造书契、制乐器,这些至今仍是我们的骄傲和荣耀。
伏羲氏活动的时代,距今5000年左右(也有说在七千年前),同大地湾遗址的先民活动年代大体吻合。伏羲在天水的活动我们似乎能从大地湾的发掘上得到一些印证。
大地湾是一个令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的地方,数十年来随着人们研究的深入,大地湾遗址的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们的重视。
大地湾遗址最早是1958年发现的,当时正值全国文物大普查,随即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大地湾遗址开始发掘,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地湾遗址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8000年─4800年之间,有3000年的连续。遗址总面积110万平方米,现揭露面积13700平方米。出土房址238座、灰坑357个,墓葬79座、窑38座、灶台106座,各种骨、石、蚌、陶器、装饰器和生活器物共计8034件。大地湾遗址出土了至少六项中国考古之最。它向世人证明大地湾遗址,不仅是“黄土高原上的文化奇迹”;而且有力地驳斥了国外专家的中国“彩陶文化”西来论。
大地湾出了中国最早的彩陶。大地湾一期文化出土的三足钵等200多件彩陶,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间最早的一批彩陶。这批距今约8000年的紫红色彩陶,图案虽还不太完整,却将中国彩陶制造的时间上推了1000年,并以不容置疑的事实说明,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就是中国彩陶的起源地。
大地湾遗址先民们主要活动在距今四千多年以前,而这个时候,也正是史籍记载的伏羲部族活动的年代。
甘肃省博物馆收藏一件彩陶瓶,名为鲵鱼纹彩陶瓶,这是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距今约5200年)的彩陶,1958年甘肃省博物馆工作人员在甘谷县西坪遗址所发现,1996年9月,国家文物局馆藏一级文物专家确认组将其定国宝。
这件彩陶瓶,器形完整,泥质橙黄陶。小口,唇下翻,颈部加饰一周附加堆纹,溜肩,腹略下收,平底,两侧有对称半圆宽带耳。小口细颈,深腹平底,腹侧附一对半环形耳,高38.4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10.8厘米。
最为惊奇的是,在瓶的腹部彩绘有人面鲵鱼纹。鲵鱼纹图案用黑色绘制6T SPORTS,构图生动,展示了彩陶的艺术魅力和神秘意境。这个图案非常奇特。整个图案,由一条蜷曲呈三角形状的鲵鱼纹组成,头尾自中腰斜折,构成弧形三角形状。
鲵鱼纹的头部,则是人脸状,用圆、十字、横线描绘,双目圆睁,大口露牙。人的头发以弧形三角色的另一边和鲵鱼的尾巴相连,构成了完整弧形三角形。躯干部分则用斜线,组成网状如鱼鳞样的斜方格,在弧三角靠里面一侧,画着一个爪子。
像这样奇特的鲵鱼纹瓶,并非孤品。在甘肃武山县人们也发现过一件相类似的瓶子。1973年甘肃省武山县文化馆在武山县傅家门遗址发现一彩陶瓶,高18.5厘米,口径5.5厘米,
先民施展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了想象。给鲵鱼以人的色彩,头部如同一个婴儿的面孔,眼大而有神,四只爪子憨态可掬。表达了先民人神合一的思想。这两个鲵鱼纹中有一脉相承的因素,或者说是一个氏族内,不同家族或者亚氏族之间为了区分而采用的图腾。
年代久远,民间传说,考古发掘,史籍文献,相互交织,相互否定。显然,我们已经弄不清,伏羲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不过,自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安特生在甘肃境内发现马家窑的文化遗址后,大量的彩陶,也随之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有不少彩陶上,绘制的图案为十字、或者类似十字的卍、卐以及亞等符号。
这种图案,不仅在中国的史前文化遗存发现,而且在中亚、美洲等地的史前文化遗存也有类似的符号,印第安人的宇宙图,就用十字代表四方,中间代表光明神、火神。对于国外发现的这种纹饰,学者们解读为太阳符号。在古代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希腊等地有过发现。这些图案有个共同的母题,那就是太阳。
由此看来,各地出土的彩陶的这类符号,也和太阳有关(也有人认为,彩陶的十字符号表达四方四时)。
从种种迹象,人们推测,在史前时代,先民们对太阳神特别崇拜,或者进一步说,在史前的原始宗教中,有个崇拜太阳的宗教。这也是,从彩陶到甲骨文中出现,十字符号的原因。
实际上,在许多地方的岩画中,也有太阳的图案。比如在阴山岩画的太阳神,就是高台上站着一个人,这个人的头部光芒四射。云南沧源岩画中有一个图案,一个人站立着,膝盖以上的位置被一个圆所包围,圆的外廓则是光芒四射的太阳。
人们发现,不仅在彩陶,岩画,甲骨文等等的图案中,有和太阳有着密切联系的图案。古文字学似乎也能证明这一点。
一些古文字就和太阳有着密切联系。再分析这些文字都和伏羲、三皇五帝有着某种关系。比如昊,伏羲氏又被称为“太昊伏羲氏,昊,我们前面所说,从天从日,表示极大之意。可是,在大篆金文中,昊的字形是一个人头上顶着太阳。
还有个更有意思的发现,皇帝的皇,在金文中和昊非常相似,王国维则说,皇字的金文就像日光放射之形。
其实,伏羲的羲字,也有太阳的意思。对羲的解释是这样的,羲xi,从羊从我从兮,上出之气也。这是第一种解释。第二种解释有四层意思:a.“羲氏”、“和氏”,传说中掌天文历法的官吏;b.神话中驾日车的神;c.神话中太阳的母亲;d.中国汉代王莽时所设官名。在这四层解释中,前三层解释,都和太阳有关系。
其实,古人对太阳的崇拜,这是不难理解的。火是人类最早掌握的工具之一。对火的崇拜,自古延续至今,我们过年看到的社火,就有这个因子。不少人家遭灾了,回家,还讲究,跨火盆。
在甘肃辛店文化出土的彩陶中,就有这一方面的表现。辛店文化,因最早在甘肃临洮辛店被发现而得名,这是由生活在距今3400年前的先民们创造的文化类型。辛店文化类型散落在东起宝鸡,西至青海共和长达650公里范围内,大体沿黄河上游及其支流的渭河、洮河、大夏河、湟水等流域分布。辛店文化的下限距今2700年,因而辛店文化类型的遗址活跃在商代中期到西周晚期之间,这段时间内他们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
创造了辛店文化的先民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的史前部族。他们处在铜石并用时期,但冶铜业要比齐家文化发达得多。辛店的先民们不仅制作出了青铜的刀、匕首、铃等器物,还冶炼出了简单的青铜容器。但陶器依旧广泛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辛店人制作的陶器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器型更是千差万别,用双钩纹、S形纹、太阳纹等进行装饰,同时绘有犬、羊、鹿、鱼、鸟、蛙等图案。人们认为,辛店文化是古羌人创造的文化,古羌人为炎帝后裔。
最早的三阳开泰,也和辛店文化有关联。人们从一件辛店文化的彩陶上发现,一个双钩羊角纹,再加上边上的两个太阳纹图案,正好是“三阳”。作为牧羊人,最重视的青草长势如何,自然就期盼太阳光充足。有了太阳,有了羊,自然就有了好生活,这是否就是三阳开泰的来历呢?
从先民对太阳的崇拜,然后到以太阳神为崇拜的宗教,再到夏商之时的日神祭祀,最后发展为帝王们对天地的祭祀。天坛至今还在。在易经中乾是天,为阳。天子,也被当作太阳。著名古文字学家张舜徽考证,皇帝的帝,其本意也是太阳的意思。